校史

栏目:校史沿革 发布时间:2017-12-19
分享到:

前  言

 

舒茶高级职业中学是近几年皖西大地职教界异军突起的一所农村职业中学。学校创建于1969年, 1977年由初级中学升格办普通高中,1984年改制为职业高中,现已成为安徽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坐落在206国道旁的舒茶镇,这里是毛泽东主席、温家宝总理视察过的地方,南与桐城接壤,东与庐江毗邻。学校位于青岗岭下,清水河畔,依山傍水,环境幽雅,风景秀美,交通便捷。

学校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达40000平方米。在校学生由创办时的一个班57名学生发展成为现在32个教学班2260多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工113人,其中专任教师94人。这些教师全部来自师范院校,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91人,中学高级教师31人,中学一级教师34人,省、市级“教坛新星”2人,县级“教坛新星”、“教学能手”12人,省、市级“先进工作者”6人,“龙舒十大杰出青年”2人。

学校设施齐全,教学条件完善。现有教学楼4幢,教师住宅楼3幢,学生公寓3幢,师生餐厅1幢,实验、实训楼1幢 ,实训车间1幢,综合楼1幢。学校还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电子电工实验室。各室配套设施齐备,有数控车床、普通车床、焊机、钳工操作台、电子装接设备等,能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

1996年,学校被确定为市级示范职高,2000年被确定为安徽省重点职业高中,2005年被确定为安徽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先后获县职业高中综合评估“成绩显著奖”(2004.3)、“先进家长学校”(2004.8 )、县“基层先进党组织”(2006.7)、市“工会工作先进集体”(2003.12)、市“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先进单位”(2004.3)、市“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工作先进单位”(2004.3)、市第二届“文明窗口”(2005.4)、省“绿色学校”(2006.6)、“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2009.10)等光荣称号。

舒茶职高,十五年普教,硕果累累,以校风好、学风浓、质量高而闻名遐迩;二十年职教,成果卓著,以方向明、特色强、效益高而享誉皖西;五年普教、职教并举,互促互补,齐获殊荣,教育教学欣欣向荣,校容校貌日新月异,师生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舒茶职高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气息更强,和谐气氛更浓,科学发展观更加深入人心。学校明确办学方向,更新办学理念,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同时确定了“创特色学校,育优秀人才”的办学方针,熔铸了“让每位学生成才”的校魂,“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日渐形成。

40年来,舒茶职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以教育为根本,以成才为导向,坚持“升学就业并重”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革故鼎新,筚路蓝缕,为社会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建设人才。40年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园丁和杰出的学子,他们为舒茶职高的发展壮大呕心沥血,增光添彩,成为舒茶职高办学史上一个个闪光的亮点。40年来,星移斗转,风雨兼程,舒茶职高紧随时代前进的步伐,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职教事业谱写了辉煌壮丽的篇章。当我们回顾舒茶职高40年的办学历程,几多辛酸,几多欣慰,那艰辛的拼搏,那惊羡的业绩,无不为舒茶职高发展史增添了绚丽一笔。

幸逢40华诞,我们尊重历史,秉笔直书。然而,由于人事变迁,时间久远,难免存在疏漏讹误之处,恳盼大方之家不吝赐教,使之日臻完善。

 

 

 

 

 

目     录

 

一、初期创办  峥嵘岁月(1969—1976)

二、苦战不懈 桃李芬芳(1976—1984)

三、低谷徘徊  破冰迎春(1984—1995)

四、革故鼎新  振兴发展(1996—1999)

五、再造辉煌  沧桑巨变(2000-2008)

六、又绘蓝图  日就月将(2008—)

 


 


舒茶高级职业中学简史

 

一、初期创办  峥嵘岁月(1969—1976)

舒茶职高坐落于舒茶镇,206国道旁。学校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交通便捷。20世纪60年代,遵照舒城县革委会指示,舒城师范下迁到农村办学(一分为四,杭埠、杜店、舒茶、查湾)。在这种情况下,原舒师校长丁寿琪带领部分教师来舒茶创办一所初中——舒茶初级中学,时值1969年,当地政府划拨土地17亩,兴建平房三排,调配教师10多名,当年招生一个班57名学生。由丁寿琪同志担任校长,负责全面工作。

1970年,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增至两个班,学生120名,开设课程有政治、语文、数学、工业生产基础知识、农业生产基础知识、地理、历史、军体、音乐等。

1972年,又兴建平房两排,并开辟运动场(小型),新建食堂,打水井一口,学生数增至160人,年底丁寿琪同志调至桃溪中学任校长,校教革组长蒋运芳同志主持工作(后调至六安师专)。当年首届毕业生中有现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副局长慈爱民,现任省林业厅副厅长赵波,现任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我军第一批博士生沈怀荣等同学。

1973—1976,学校进一步扩大规模,班级已增至六个,学生近400名,教师增到26名,时任校长为解启发(后调至舒城中学任副校长)。在此期间,兴建两层共8个教室的教学楼一幢,约947平方米。教学以课堂授课为主,同时,响应号召,开门办学,组织学生适时参加劳动实践,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方面请有农业生产经验的农民到校传授农业生产知识,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到田地进行劳动。教师实行集中备课,考试以开卷为主,推荐入学。

二、苦战不懈 桃李芬芳(1976—1984)

1976年春,为方便高中学生就近入学,经上级批准,增设高中部,学制两年,招生数为64名,学校升格为舒城县舒茶中学,副校长曾家英负责全面工作。

78年至84年,学校发展很快,建平房4排,学生食堂一栋,班级数增至12个,学生900多名,教工34人。1978年陈士俊同志调任校长。

学校狠抓内部管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教师认真教学,不断总结经验,学生努力学习,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师资素质、教学质量逐年大幅度提高,中考、高考年年在舒城县名列前茅,得到社会各界一致赞许,吸引了周边乡镇学生前来就读,甚至合肥等地区的学生托亲拜友挤进学校,学校一派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如现任县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吴之敏(高一考取合肥工业大学),朱畅同学(1980年以全国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时年16岁,现在美国攻读物理学、生物学双博士),还有张绍新、赵强、赵琰、赵玉、李祥荣、夏斌、胡书叶、杨国稳等都在科研、政府、教育、卫生等部门任要职。

三、低谷徘徊  破冰迎春(1984—1995)

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重视职业教育,上级主管部门考虑舒茶中学地处毛主席视察过的舒茶镇,盛产名优茶,有办职业中学应具备的条件,经上级批准,1984年9月由普通完中改制为职业中学,并命名为舒城县舒茶茶叶技术学校,开办地方中专班,招收学生120名,设三个班,专业是茶叶技术和农学,学制三年。

1984年到1986年春,校长朱道法管理得力,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学校占地面积不断扩大,并兴建房屋24间。当时教工44人,学生近千名。校长朱道法及教师徐修玉分别被选为县党代表和县人大代表。

1986年秋,朱道法同志调任舒城二中校长,副校长陈道法主持工作。1987年9月周振祥同志从柏林职高调至任校长,之后马家贵同志由千人桥中学调至任校长。这期间,学校响应上级号召,“农科教一体,产学研结合”,先后创办蘑菇种植场、鹌鹑饲养场、电光源厂,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1986年后,由于多方面因素,学校越办越差,学生越招越少,93年只招14名职高生,学校形势非常严峻,工作徘徊滞后,一度处于低谷。这一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职业技术教育作了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纲要》像强劲的东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吹进了校园,给我校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生机。舒城县委、县政府、县教委给予我校极大的关注、亲切的关怀,对我校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新班子及时制定了学校的发展规划,召开落实规划的现场办公会,第一次是94年5月7日,第二次是94年7月12日,第三次是95年5月7日。第三次现场办公会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要求我们在2000年前达到国家重点职业高中标准,并表示给予倾斜政策,加大投入。镇党委书记丁守楷同志表示决心,决定为舒茶职高争创“县、市级示范职业高中”继续加大投入,并把舒茶镇的企业明珠    “九·一六”茶场(厂),无偿划拨给我校作为生产实习基地。这期间留下了校长耿传清同志带领的一班人的很多汗水。

时至95年,学校占地面积达246亩,其中校园面积70亩,基地176亩,学生宿舍1072平方米,学生人均住房达4.2平方米。94年建一幢三层十二个教室的教学大楼,面积1100平方米;95年建一幢三层男生住的宿舍,建筑面积960平方米,铺修430平方米的水泥主干道,新建10吨水箱的自来水塔。至此全校教工达71人,其中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18人,专任教师56人,专业课教师14人。学校开设农学、茶叶技术、机械加工、预备役、机电、财会、乡企管理等7个专业,12个教学班,总计中专班学生达592人,另有初中13个班,学生802人,在校学生数总计1394名。学校软硬件建设得到一定发展,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班子思路敏捷,团结协作,提出了“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的办学方针。学校添置图书一万册,报刊杂志有55种,建有Ⅰ类实验室。95年4月新征土地16亩,新建250米环行跑道的田径场及篮球场、乒乓球台区、单双杠区,体育设施配套齐全。基地建设速度快。1995年5月15日,舒茶镇党委政府作出决定,以舒茶职中为主体,成立“舒茶镇职业技术教育中心”。9月,县政府又发文在舒茶职中创办茶叶技术中专班,面向全县22个产茶乡镇招生,拓宽了办学思路,真正走出了一条联办之路。学校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顺利通过了市级示范评估。1996年学校被确立为“六安地区重点职高”。

四、革故鼎新  振兴发展(1996—1999)

学校被确立为“六安地区重点职高”后,校长耿传清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确立了新一轮奋斗目标,号召一定要在本世纪末争创“省级示范职高”。为此全校师生上下一心齐努力,群策群力搞争创,加大了软硬件设施建设。

领导班子凝心聚力,机构设置合理,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学校管理步入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内抓管理,外树形象,注重师生的德育教育,教学上按要求分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既重视理论教育的达标,更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各专业根据其特点,在毕业前都安排一定时间的实习活动,确保教学质量。同时走联合办学之路,与文达电脑学校、安徽省中医学院、县农经委、解放军炮兵学院、江北茶叶机械厂等联合办学,成立就业办,在深圳、昆山等地设点。

基地建设与校办产业欣欣向荣。自1997年“九·一六”茶园无偿划拨给我校后,首先对基地进行了较为科学的规划,40亩水面立体化养殖,85亩山场划块进行林、竹、果栽培,逐渐把“九·一六”茶园变成为以名优茶为龙头产业,种养加工一体化,教学、生产、科研一体化的农业科技辐射源和以茶文化为主线的旅游区,兴建了花卉中心及中草药实验基地,校办产业丽达制衣公司发展也很迅速。

1997年9月22日,由方西屏县长牵头的舒城县首届科技扶贫茶业技术中专班在“九·一六”生产实习基地正式开学。对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实行“三包”(包吃、包住、包学费),这在六安地区尚属首次。

这期间,学校建有I类实验室和电子电工实训室,拥有1台586微机、1台打印机、30台486微机的微机室,配有专职机房管理人员和微机操作辅导教师,学校定期聘请科大、合工大等高校教师到校指导教学和授课。1997年为了改善教师住房条件,兴建了一幢四层24套的教师住宅楼,面积为1994平方米。由于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加之上级的特别关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1999年12月5日一举通过省级重点职业高中评估验收,2000年春我校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职高。

五、再造辉煌  沧桑巨变(2000-2008)

2001年7月,年富力强的黄书荣同志从三汊河中学调至我校任校长,他以措施新、路子正、务实高效、真抓实干的作风赢得了全校教工的尊重和拥护,大大激活了教工的工作热情,当年招生突破300人,创我校改制后的历史新高;2002年秋季招生再创佳绩,一举突破800人,使学校学生数一下增至2700多人,步入县完职中中较大规模学校行列。

黄校长上任伊始,便提出了“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口号以及“我们的目标   让每位学生成才”的宗旨,率先垂范,集思广益,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系统的激励机制,如《舒茶中学工作纪律》、《班子岗位责任制》、《班主任综合评估细则》、《舒茶中学学生在校“十不准”》、《教师五条禁令》等。自己身体力行狠抓勤政廉政建设,一切校务、政务公开化。

黄书荣同志担任我校校长以来,更新观念,强化管理,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2001—2003年高、中考都取得了可喜成绩,特别是赢得了周边县市的广泛赞誉,吸引了舒、庐、桐三地大量学子来我校求学就读,他本人也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教师、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和第六届龙舒十大杰出青年,2003年4月,学校被评为“县第八届文明单位”。为了学校的快速发展,2001—2003年,学校不断加大投入,进行软硬件建设,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近3000人,教职工118人,校园总面积1000亩(其中校园150亩,基地850亩),学校建筑面积达21630平方米。

2002年学校投入硬件建设资金160万元,建成一幢面积为1106平方米的教学楼(育才楼),新建全县一流,拥有80台Pentiun4电脑的微机室,并对学校前面的水塘进行全面排污,美化改造。为适应学校急剧膨胀需要,在校园西部征收16亩土地,一方面在外围建成达800米的院墙,实行封闭式管理,同时对所征地进行整平,作为学校综合楼和学生公寓用地。

2003年在我校发展史上是超常规发展的一年,全年学校投入资金近60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2870平方米学生公寓一幢,面积2123平方米综合楼两幢,面积1106平方米的四号教学楼一幢。为解决全校用水问题,学校建130立方米蓄水池一个,打128米的深水机井一座。

2006—2007年,学校多方争取资金,投入100多万元建实训楼1幢,面积897平方米;投入213万元建成含师生餐厅、浴室、水房为一体的后勤服务中心,面积1608平方米;投入100万元,重新装备微机、数控、金工、电子装接、电工等实训室。至此,学校实习、实训和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学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成绩,名声远扬,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工作高度肯定并寄于厚望。 

六、又绘蓝图  日就月将(2008—2009)

2008年是我校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一年,学校密切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重新制定了《舒茶高级职业中学事业发展规划(2008—2015)》,学校领导班子锐意进取,改革创新,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学校深入市场,前位思考,动态调整专业规划。健全质量监控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实训教学。2008年7月,我校计算机专业和电子专业分别组队代表六安市参加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学校重视和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安排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专业教师培训。学校就业安置工作积极稳妥,多数毕业生月薪达1800元以上,学生及家长满意。

2008年,学校拆除危房751平方米,争取危改资金97万元,投入150万元,新建了综合楼,扩建了女生公寓楼。学校争取的“薪火计划”项目资金30万元及国家开发银行捐赠资金15万元,全部用于改善实训条件,使实训条件较往年又有改善,各专业的实训教学能正常进行。

2008年11月23日,学校高质量通过省示范复评,被认定为安徽省首批合格县(市)级职教中心,同时被省教育厅正式确立为2009年争创“国重”的学校。六安市教育局和舒城县人民政府均将我校争创“国重”工作列入2009年年度工作计划。

2009年,学校投入150万元新建了钢构实训车间,重新装备了数控、金工、钳工、焊工、电器维修等五个实训室;投入15万元重新装备了图书室、阅览室;投入30万元,改造校园空中缆线为地下缆线 ;投入近260万元用于高品位的校园景观工程建设,使学校真正成为全省一流、具有现代气息的园林式学校。

与此同时,学校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2009年共选派5位教师参加国家、省、市三级专业教师和骨干教师培训;公开选招了数控、机电、电子和计算机等专业教师;自行聘用了5位专业和实训指导教师。

学校积极适应市场,重点建设数控技术、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农学等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学校推行“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制度。先后同浙江人本集团、杭州振邦绣品、常州声惠电子、绍兴卧龙电器、苏州广泰精密、苏州聚力、苏州健邦、苏州圣美等企业联合,走校企合作之路。

学校成功的管理经验在全县推广。2009年5月,黄校长在舒城县教育管理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德育工作得到省厅领导肯定,并批准我校参与省德育工作课题研究。2009年10月14日我校荣获全县环境建设评比第一名。2009年10月,我校被安徽省文明委授予“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光荣称号。

目前,学校是舒城县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办学经验最丰富的职业学校,是安徽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舒城县“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舒城县农科教培训基地。2006年美国唐仲英基金会确定我校为“薪火乡村教育援助计划”项目实施单位,依托我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业生产技术培训。

学校还是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会员、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中职分会理事单位、六安市陶行知研究会理事单位、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培训基地。校“九•一六”生产实习基地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示范培训基地”,被省农科院授予“省农科院植保所试验基地”。

2009年10月9日,我校召开争创“国重”动员会,学校争创工作进入倒计时。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宝贵的支持,共投入资金209万元用校园建设和争创工作。 2009年11月29日, 81届校友郭德平先生专程从省城合肥回到母校,捐资15万元用于母校的建设和发展。

2009年10月28日,我校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评估,学校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将以超强的竞争力,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以无比的自信心,迎接明丽的春天!